“这是我们的新产品,厚度只有0.03毫米的钛合金箔材,试试看,用手能轻松撕开!”7月5日,在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该公司董事长刘文举递给记者一张薄薄的金属片,轻轻用力,金属片就像纸一样被撕成两半。
(资料图片)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钢铁产业往往与“块大”“笨重”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而如今,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高科技含量的箔材产品让传统的工业在日照岚山展现出了“轻量身型”的新面貌。
箔材指的是极薄的金属片或带材,箔材产品的厚度和宽度被认为是衡量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箔材越薄、宽度越宽,越证明其技术含量越高。在岚山区的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块粗钢可加工成薄至0.01毫米,厚度是普通A4纸的十分之一,只需徒手就能轻而易地撕开,宽度可加工到650毫米,为目前业内最宽。
厚度小于0.1毫米的金属箔材,是全球市场的紧俏品。由于具有高强度、高弯曲等优异特性,是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电子通讯等领域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国0.035至0.05毫米厚度高档箔材产能和产量都与行业需求的差距巨大,0.018毫米左右及以下的高档箔材更是依赖进口。
为了突破“手撕钛”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国鑫箔材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并聘请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名各高校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作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年产1万吨精密箔材生产线,最低可以将箔材的加工厚度控制在0.01毫米。
突破技术封锁,不仅掌握市场话语权,更带来了高效益回报。原本“按吨卖”的钛材变成“手撕钛”后也开始变成“论斤卖”。0.01毫米、0.008毫米、0.005毫米规格的,1公斤可以卖到3万元以上。而一吨钛矿的价格,现在的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
“现在的目标是想突破到双零,就是0.005mm,进一步解决高端产品的材料的需求。”刘文举再次瞄准了新目标。
此外,国鑫箔材的“硅钢平面流铸带中试线研制与产品开发项目”,不仅实现了技术领跑,更优化了传统生产工艺。据刘文举介绍:“传统的钢材生产线,长度可能达到几百米甚至更长,而依托我们短流程近终型制造技术的平面流铸机组只有二十余米长度,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超过了国外的同类设备,可以生产覆盖几乎所有箔材。较之前相比,生产流程缩短85%,能耗减少85%以上,碳排放量能降低90%以上。”
“可以说,这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
而设备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其背后是数不清多少次的推倒重来和巨额的研发投入。2021年投建至今,国鑫箔材已投入8000余万元,试验耗材就得以百万元计。为帮助企业专心进行技术创新,缓解资金压力,岚山区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厂房,允许他们先用后购,并为国鑫箔材备案了15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40%。牵线搭桥,引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投放了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日照首只钢铁产业科创投资基金——日照市岚钢壹号科创股权投资基金投入了600万元支持,助推国鑫箔材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多项助企政策缓解公司的压力。
地方政策有力度,企业创新有底气。目前,国鑫箔材研发团队成员已获国家专利37项,正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除钛及钛合金箔材外,国鑫箔材还在研发极薄镍基合金、高硅钢和硅钢极薄带等国内急需的高精尖箔材级金属材料产品。如今,镍基合金已可轧制到0.025毫米、0.05毫米和0.13毫米三个厚度,后续退火和表面平整设备正在研发;高硅钢和硅钢极薄带争取2023年下半年下线。
关键词: